爱星网 > 民俗黄历 > 正文

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来历

爱星网 › 民俗黄历2024-05-30来源:爱星座网

中国有四大鬼节,分别是上巳节、清明节、中元节和寒衣节,其中清明节已成法定假日,是国人皆知的鬼节之一,而四大鬼节中除清明节外较广为人知的便是中元节。不同节日与不同的习俗,如清明节是去扫墓,中元节的习俗又是什么呢?这些习俗又有怎样的来历呢?现在就跟爱星座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
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来历

祭祖

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,故需祭祖。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,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。到“七月半”祭祖时,则要把先人的牌位请出来。

祭拜时,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,给每位先人磕头。保佑自己平安幸福。送回时,烧纸钱衣物。现在祭祖仪式已经简化,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,保留祭奠形式,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。

中元普渡

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,人们以酒肉、糖饼、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,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,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。较为隆重者,甚至会请来僧、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,请出地藏菩萨、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、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,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。

祭祀土地

七月十五,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。将贡品撒进田地,烧纸以后,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。传说如此可以避免冰雹袭击,获得大秋丰收。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。

放河灯

人们认为,中元节是鬼节,也应该张灯,为鬼庆祝节日。不过人鬼有别:人为阳,鬼为阴;陆为阳,水为阴。水下神秘昏黑,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,鬼魂就在那里沉沦。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,中元张灯是在水里。

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。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,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,并不显得多么要紧。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,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。

面塑

七月十五节前,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,晋北地区最烈。一家蒸花馍,四邻来帮忙。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,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。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型,称为面羊,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,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;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,称为面人,意喻儿孙满堂,福寿双全;送给平辈的花馍,要捏成鱼型,称为面鱼,意喻连年有余。这些面塑蒸熟以后,再经过五色着彩,看上去栩栩如生,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。七月十五看面塑,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。

送羊节

农历七月十五,还被称为“送羊节”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羊,祥也。”甲骨文《卜辞》中也称羊通祥。可见在古代,羊这种动物,一向代表吉祥之意。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,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、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。

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。沉香劈山救母后,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,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,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,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“杨”姓的谐音,以重结两家之好。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,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。

放焰口

中元节这一天,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。法师座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,下面供着面制桃子、大米。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。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各式发糕、果品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。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、红、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,上书“盂兰盛会”、“甘露门开”等字样。

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。紧接着,法师敲响引种,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。然后施食,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,反复三次。这种仪式就叫“放焰口”。

布田

在中元节,有些地方有“布田”的习俗,即把点燃的香烛沿着门口的墙边遍插着,插得越多越好,象征秋收五谷丰登。

其他

持麻谷至田埂,称“荐新”;家家吃粗茶淡饭,称“掐嘴节”;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业搭棚子,称为“麻屋”;中元节早晨至田间,择取最高、最茂密的稻穗,挂上五色纸旗,名为“田旛”;以锡箔折锭,沿路焚化,谓之“结鬼缘”;放河灯时,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,称为“度孤”;悬挂纸旗于门口,传说可以防虫……

点击加载全文
相关内容
最新文章